본문 바로가기

퀴즈풀이/역사 사료와 데이터

(고려사 원문) 51권 - 지 5권

(고려사 원문) 51권 - 지 5권

#高麗史51卷-志5-00-00-000

志卷第五. 高麗史五十一.

正憲大夫工曹判書集賢殿大提學知 經筵春秋館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鄭麟趾奉 敎修.

#高麗史51卷-志5-曆2-00-000

曆二.

#高麗史51卷-志5-曆2-授時曆經上-000

授時曆經上.

#高麗史51卷-志5-曆2-授時曆經上-001

○大元至元十八年歲次辛巳爲元.[上考往古下驗將來皆距立元爲筭周歲消長百年各一其諸應等數隨時推測不用爲元.]

#高麗史51卷-志5-曆2-授時曆經上-002

步氣朔第一.

日周一萬.

周天三百六十五萬二千五百七十五分.

歲實三百六十五萬二千四百二十五分.

朔實二十九萬五千三百0五分九十三秒.

氣應五十五萬0六百00分.

閏應二十0萬二千0五十0分.

周應三百一十五萬一千0七十五分.

轉應一十三萬一千九百0四分.

交應二十六萬0三百八十八分.

弦策七日三千八百二十六分四十八秒少.

氣策十五日二千一百八十四分三十七[秒半].

望策十四日七千六百五十二分九十六[秒半].

通餘五萬二千四百二十五分.

通閏十0萬八千七百五十三分八十四秒.

半歲周一百八十二日六千二百一十二[分半].

周天分三百六十五萬二千五百七十五分.

轉中十三日七千七百七十三分.

轉終分二十七萬五千五百四十六分.

轉差一日九千七百五十九分九十三秒.

朔策二十九日五千三百0五分九十三秒.

半周天一百八十二萬六十二分八十七[秒半].

盈初縮末限八十八日九千0九十二[分少].

縮初盈末限九十三日七千一百二十0分少.

沒限七千八百一十五分六十二秒半.

氣盈二千一百八十四分三十七秒半.

朔虛四千六百九十四分0七秒.

旬周六十萬.

紀法六十.

#高麗史51卷-志5-曆2-授時曆經上-003

推天正冬至.

○置所求距筭以歲實[上推往古每百年長一下筭將來每百年消一.]乘之爲中積加氣應爲通積滿旬周去之不盡以日周約之爲日不滿爲分. 其日命甲子筭外卽所求天正冬至日辰及分.[如上考者以氣應减中積. 滿旬周去之不盡以减旬周. 餘同上.]

#高麗史51卷-志5-曆2-授時曆經上-004

求次氣.

○置天正冬至日分以氣策累加之其日滿紀法去之外命如前各得次氣日辰及分秒.

#高麗史51卷-志5-曆2-授時曆經上-005

推天正經朔.

○置中積加閏應爲閏積. 滿朔實去之不盡爲閏餘. 以减通積爲朔積. 滿旬周去之不盡以日周約之爲日不滿爲分卽所求天正經朔日及分秒.[上考者以閏應减中積滿朔實去之. 不盡以减朔實爲閏餘. 以日周約之爲日不滿爲分以减冬至日及分. 不及减者加紀法减之. 命如上.]

#高麗史51卷-志5-曆2-授時曆經上-006

求弦望及次朔.

○置天正經朔日及分秒以弦策累加之其日滿紀法去之各得弦望及次朔日及分秒.

#高麗史51卷-志5-曆2-授時曆經上-007

推沒日.

○置有沒之氣分秒[如沒限已上以爲有沒之氣.]以十五乘之用减氣策餘滿氣盈而一爲日倂恒氣日命爲沒日.

#高麗史51卷-志5-曆2-授時曆經上-008

推滅日.

○置有滅之朔分秒[在朔虛分已下爲有滅之朔.]以三十乘之. 滿朔虛而一爲日. 倂經朔日命爲滅日.

#高麗史51卷-志5-曆2-授時曆經上-009

步發*歛{斂}第二.

土旺策三日0四百三十六分八十七秒半.

月閏九千0六十二分八十二秒.

辰法一萬.

半辰法五千.

刻法一千二百.

#高麗史51卷-志5-曆2-授時曆經上-010

推五行用事.

○各以四立之節爲春木夏火秋金冬水首用事日. 以土旺策减四季中氣各得其季土始用事日.

#高麗史51卷-志5-曆2-授時曆經上-011

氣候.

○正月

立春正月節雨水正月中. 東風解凍蟄虫始振. 魚陟負冰. 獺祭魚. 候鴈北草水萌動.

○二月

驚蟄二月節春分二月中. 桃始花倉庚鳴. 鷹化爲鳩玄鳥至. 雷乃發聲始電.

○三月

淸明三月節穀雨三月中. 桐始華田鼠化爲鴽. 虹始現萍始生. 鳴鳩拂其羽戴勝降于桑.

○四月

立夏四月節小滿四月中. 螻蟈鳴蚯蚓出. 王瓜生苦菜秀. 靡草死麥秋至.

○五月

芒種五月節夏至五月中. 螗蜋生鵙始鳴. 反舌無聲鹿角解. 蜩始鳴半夏生.

○六月

小暑六月節大暑六月中. 溫風至蟋蟀居壁. 鷹始摯腐草爲螢. 土潤溽暑大雨時行.

○七月

立秋七月節處暑七月中. 涼風至白露降. 寒蟬鳴鷹乃祭鳥. 天地始肅禾乃登.

○八月

白露八月節秋分八月中. 鴻鴈來玄鳥歸. 群鳥養羞雷始收聲. 蟄蟲培戶水始涸.

○九月

寒露九月節霜降九月中. 鴻鷹來賓雀入大水爲蛤. 菊有黃華豺乃祭獸. 草木黃落蟄蟲咸俯.

○十月

立冬十月節小雪十月中. 水始冰地始凍. 雉入大水爲蜃虹藏不見. 天氣上升地氣下降. 閉塞而成冬.

○十一月

大雪十一月節冬至十一月中. 鶡鴠不鳴虎始交. 荔挺出蚯蚓結. 麋角解水泉凍.

○十二月

小寒十二月節大寒十二月中. 鴈北鄕鵲始巢. 雉雊雞乳. 征鳥癘疾水澤腹堅.

#高麗史51卷-志5-曆2-授時曆經上-012

推中氣去經朔.

○置天正閏餘以日周約之爲日命之得冬至去經朔. 以月閏累加之各得中氣去經朔日筭.[滿朔策去之乃合置閏然俟定朔無中氣者裁之.]

#高麗史51卷-志5-曆2-授時曆經上-013

推發*歛{斂}加時.

○置所求分秒以十二乘之滿辰法而一爲辰數餘以刻法收之爲刻. 命子正筭外卽所在辰刻.[如滿半辰法通作一辰命起子初.]

#高麗史51卷-志5-曆2-授時曆經上-014

步日躔第三.

周天分三百六十五萬二千五百七十五分.

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十五分七十五秒.

半周天一百八十二度六十二分八十七[秒半].

象限九十一度三十一分四十三秒太.

歲差一分五十秒.

周應三百一十五萬一千0七十五分.

半歲周一百八十二日六千二百一十二[分半].

盈初縮末限八十八日九千0九十二分少.

縮初盈末限九十三日七千一百二十分少.

#高麗史51卷-志5-曆2-授時曆經上-015

推天正經朔絃望入盈縮曆.

○置半歲周以閏餘日及分减之卽得天正經朔入縮曆.[冬至後盈夏至後縮.] 以弦策累加之各得弦望及次朔入盈縮曆日及分秒.[滿半歲周去之卽交盈縮.]

#高麗史51卷-志5-曆2-授時曆經上-016

求盈縮差.

○視入曆盈者在盈初縮末限已下爲初限已上反减半歲周餘爲末限. 縮者在縮初盈末限已下爲初限已上反减半歲周餘爲末限. 其盈初縮末者置立差三十一以初末限乘之. 加平差二萬四千六百又以初末限乘之. 用减定差五百一十三萬三千二百餘再以初末限乘之滿億爲度不滿退除爲分秒. 縮初盈末者置立差二十七以初末限乘之. 加平差二萬二千一百又以初末限乘之. 用减定差四百八十七萬六百餘再以初末限乘之. 滿億爲度不滿退除爲分秒. 卽所求盈縮差.

#高麗史51卷-志5-曆2-授時曆經上-017

又術.

○置入限分以其日盈縮分乘之萬約爲分. 以加其下盈縮積萬約爲度不滿爲分秒亦得所求盈縮差.

#高麗史51卷-志5-曆2-授時曆經上-018

赤道宿度.

○角十二[一十]. 亢九[二十]. 氐十六[三十]. 房五[六十]. 心六[五十]. 尾十九[一十]. 箕十[四十]. 右東方七宿七十九度二十分.

○斗二十五[二十]. 牛七[二十]. 女十一[三十五]. 虛八[九十五太]. 危十五[四十]. 室十七[一十]. 壁八[六十]. 右北方七宿九十三度八十分太.

○奎十六[六十]. 婁十一[八十]. 胃十五[六十]. 昴十一[三十]. 畢十七[四十]. 觜初[0五]. 參十一[一十]. 右西方七宿八十三度八十五分.

○井三十三[三十]. 鬼二[二十]. 柳十三[三十]. 星六[三十]. 張十七[二十五]. 翼十八[七十五]. 軫十七[三十]. 右南方七宿一百八度四十分.

○右赤道宿次並依新製渾儀測定用爲常數校天爲密若考往古卽用當時宿度爲準.

#高麗史51卷-志5-曆2-授時曆經上-019

推冬至赤道日度.

○置中積以加周應爲通積. 滿周天分[上推往古每百年消一下筭將來每百年長一.]去之不盡以日周約之. 爲度不滿退約爲分秒. 命起赤道虛宿六度外去之不滿宿卽所求天正冬至加時日躔赤道宿度及分秒.[上考者以周應减中積滿周天去之不盡以减周天餘以日周約之爲度. 餘同上. 如當時有宿度者止依當時宿度命之.]

#高麗史51卷-志5-曆2-授時曆經上-020

求四正赤道日度.

○置天正冬至加時赤道日度累加象限滿赤道宿次去之各得春夏秋正日所在宿度及分秒.

#高麗史51卷-志5-曆2-授時曆經上-021

求四正赤道宿積度.

○置四正赤道宿全度以四正赤道日度及分减之餘爲距後度. 以赤道宿度累加之各得四正後赤道宿積度及分.

#高麗史51卷-志5-曆2-授時曆經上-022

黃赤度率.

[至後黃道 至後赤道]

[分後赤道 分後黃道]

積度 度率 積度 度率 積差 差率

初 一 一 0八 六五 八十二秒

一 一 一 0八 六五 一 0八 六三 八十二秒 二分四六

二 一 二 一七 二八 一 0八 六0 三分二八 四分一一

三 一 三 二五 八八 一 0八 五七 七分三九 五分七六

四 一 四 三四 四五 一 0八 四九 一十三分一五 七分四一

五 一 五 四二 九四 一 0八 四三 二十0分五六 九分0七

六 一 六 五一 三七 一 0八 三三 二十九分六三 一十0分七三

七 一 七 五九 七0 一 0八 二三 四十0分三六 一十二分四0

八 一 八 六七 九三 一 0八 一二 五十二分七六 一十四分0八

九 一 九 七六 0五 一 0八 0一 六十六分八四 一十五分七六

十 一 十 八四 0六 一 0七 八六 八十二分六0 一十七分四五

十一 一 十一 九一 九二 一 0七 七二 一 00 0五 一十九分一六

十二 一 十二 九九 六四 一 0七 五五 一 一九 二一 二十0分八七

十三 一 十四 0七 一九 一 0七 四0 一 四0 0八 二十二分五八

十四 一 十五 一四 五九 一 0七 二0 一 六二 六六 二十四分三0

十五 一 十六 二一 七九 一 0七 0四 一 八六 九六 二十六分0五

十六 一 十七 二八 八三 一 0六 八四 二 一三 0一 二十七分七九

十七 一 十八 三五 六七 一 0六 六三 二 四0 八0 二十九分五五

十八 一 十九 四二 三0 一 0六 四二 二 七0 三五 三十一分三0

十九 一 二十 四八 七二 一 0六 二二 三 0一 六五 三十三分0七

二十 一 二一 五四 九四 一 0五 九九 三 三四 七二 三十四分八五

二一 一 二二 六0 九三 一 0五 七五 三 六九 五七 三十六分六三

二二 一 二三 六六 六八 一 0五 五四 四 0六 二0 三十八分四二

二三 一 二四 七二 二二 一 0五 三0 四 四四 六二 四十0分二0

二四 一 二五 七七 五二 一 0五 0六 四 八四 八二 四十二分00

二五 一 二六 八二 五八 一 0四 八二 五 二六 八二 四十三分七九

二六 一 二七 八七 四0 一 0四 五六 五 七0 六一 四十五分五九

二七 一 二八 九一 九六 一 0四 三二 六 一六 二0 四十七分三八

二八 一 二九 九六 二八 一 0四 0八 六 六三 五八 四十九分一七

二九 一 三一 00 三六 一 0三 八二 七 一二 七五 五十0分九五

三十 一 三二 0四 一八 一 0三 五五 七 六三 七0 五十二分七三

三一 一 三三 0七 七三 一 0三 三二 八 一六 四三 五十四分五0

三二 一 三四 一一 0五 一 0三 0六 八 七0 九三 五十六分二六

三三 一 三五 一四 一一 一 0二 八0 九 二七 一九 五十八分0一

三四 一 三六 一六 九一 一 0二 五四 九 八五 二0 五十九分七四

三五 一 三七 一九 四五 一 0二 二九 十 四四 九四 六十一分四五

三六 一 三八 二一 七四 一 0二 0三 十一 0六 三九 六十三分一四

三七 一 三九 二三 七七 一 0一 七七 十一 六九 五三 六十四分八一

三八 一 四十 二五 五四 一 0一 五二 十二 三四 三四 六十六分四七

三九 一 四一 二七 0六 一 0一 二六 十三 00 八一 六十八分0八

四十 一 四二 二八 三二 一 0一 0二 十三 六八 八九 六十九分六七

四一 一 四三 二九 三四 一 00 七五 十四 三八 五六 七十一分二四

四二 一 四四 三0 0九 一 00 四九 十五 0九 八0 七十二分七六

四三 一 四五 三0 五八 一 00 二七 十五 八二 五六 七十四分二六

四四 一 四六 三0 八五 一 00 00 十六 五六 八二 七十五分七一

四五 一 四七 三0 八五 九九 七四 十七 三二 五三 七十七分一二

四六 一 四八 三0 五九 九九 五一 十八 0九 六五 七十八分五0

四七 一 四九 三0 一*(0)九九 二五 十八 八八 一五 七十九分八四

四八 一 五十 二九 三五 九九 0一 十九 六七 九九 八十一分一二

四九 一 五一 二八 三六 九八 七六 二十 四九 一一 八十二分三七

五十 一 五二 二七 一二 九八 五一 二一 三一 四八 八十三分五七

五一 一 五三 二五 六三 九八 二七 二二 一五 0五 八十四分七二

五二 一 五四 二三 九0 九八 0三 二二 九九 七七 八十五分八三

五三 一 五五 二一 九三 九七 八0 二三 八五 六0 八十六分八八

五四 一 五六 一九 七三 九七 五五 二四 七二 四八 八十七分八九

五五 一 五七 一七 二八 九七 三一 二五 六0 三七 八十八分八五

五六 一 五八 一四 五九 九七 0八 二六 四九 二二 八十九分七七

五七 一 五九 一一 六七 九六 八五 二七 三八 九九 九十0分六三

五八 一 六十 0八 五二 九六 六一 二八 二九 六二 九十一分四四

五九 一 六一 0五 一三 九六 三九 二九 二一 0六 九十二分二二

六十 一 六二 0一 五二 九六 一六 三0 一三 二八 九十二分九四

六一 一 六二 九七 六八 九五 九四 三一 0六 二二 九十三分六一

六二 一 六三 九三 六二 九五 七二 三一 九九 八三 九十四分二六

六三 一 六四 八九 三四 九五 五一 三二 九四 0九 九十四分八五

六四 一 六五 八四 八五 九五 二九 三三 八八 九四 九十五分三八

六五 一 六六 八0 一四 九五 0九 三四 八四 三二 九十五分九0

六六 一 六七 七五 二三 九四 八七 三五 八0 二二 九十六分三八

六七 一 六八 七0 一0 九四 七0 三六 七六 六0 九十六分八一

六八 一 六九 六四 八0 九四 五0 三七 七三 四一 九十七分一九

六九 一 七十 五九 三0 九四 二七 三八 七0 六0 九十七分五六

七十 一 七一 五三 五七 九四 一二 三九 六八 一六 九十七分八九

七一 一 七二 四七 六九 九三 九二 四0 六六 0五 九十八分一八

七二 一 七三 四一 六一 九三 八五 四一 六四 二三 九十八分四五

七三 一 七四 三五 四六 九三 五三 四二 六二 六八 九十八分六八

七四 一 七五 二八 九九 九三 四三 四三 六一 三六 九十八分九一

七五 一 七六 二二 四二 九三 二九 四四 六0 二七 九十九分一0

七六 一 七七 一五 七一 九三 一五 四五 五九 三七 九十九分二五

七七 一 七八 0八 八六 九三 0四 四六 五八 六二 九十九分四0

七八 一 七九 0一 九0 九二 八六 四七 五八 0二 九十九分五二

七九 一 七九 九四 七六 九二 七五 四八 五七 五四 九十九分六二

八十 一 八十 八七 五一 九二 六五 四九 五七 一六 九十九分七二

八一 一 八一 八0 一六 九二 五五 五0 五六 八八 九十九分七九

八二 一 八二 七二 七一 九二 四四 五一 五六 六七 九十九分八四

八三 一 八三 六五 一五 九二 三八 五二 五六 五一 九十九分八九

八四 一 八四 五七 五三 九二 二八 五三 五六 四0 九十九分九三

八五 一 八五 四九 八一 九二 二二 五四 五六 三三 九十九分九六

八六 一 八六 四二 0三 九二 一五 五五 五六 二九 九十九分九七

八七 一 八七 三四 一八 九二 一二 五六 五六 二六 九十九分九九

八八 一 八八 二六 三0 九二 一0 五七 五六 二五 一

八九 一 八九 一八 四0 九二 0四 五八 五六 二五 一

九十 一 九十 一0 四四 九二 0四 五九 五六 二五 一

九一 0 三一 九一 0二 四八 二八 七七 六0 五六 二五 三一 二五

九一 九一 三一 二五 六0 八七 五0

#高麗史51卷-志5-曆2-授時曆經上-023

推黃道宿度.

○置四正後赤道宿積度以其赤道積度减之餘以黃道率乘之如赤道率而一. 所得以加黃道積度爲二十八宿黃道積度. 以前宿黃道積度减之爲其宿黃道度及分.[其秒就近爲分.]

#高麗史51卷-志5-曆2-授時曆經上-024

黃道宿度.

○角十二[八十七]. 亢九[五十六]. 氐十六[四十]. 房五[四十八]. 心六[二十七]. 尾十七[九十五]. 箕九[五十九]. 右東方七宿七十八度一十二分.

○斗二十三[四十七]. 牛六[九十]. 女十一[一十二]. 虛九[分空太]. 危十五[九十五]. 室十八[三十二]. 壁九[三十四]. 右北方七宿九十四度一十分太.

○奎十七[八十七]. 婁十二[三十六]. 胃十五[八十一]. 昴十一[0八]. 畢十六[五十]. 觜初[0五]. 參十[二十八]. 右西方七宿八十三度九十五分.

○井三十一[0三]. 鬼二[一十一]. 柳十三. 星六[三十一]. 張十七[七十九]. 翼二十[0九]. 軫十八[七十五]. 右南方七宿一百九度八分.

○右黃道宿度依今曆所測赤道. 准冬至歲差所在筭定以憑推步. 若上下考驗據歲差每移一度依術推變各得當時度.

#高麗史51卷-志5-曆2-授時曆經上-025

推冬至加時黃道日度.

○置天正冬至加時赤道日度以其赤道積度减之餘以黃道率乘之如赤道率而一. 所得以加黃道積度卽所求年天正冬至加時黃道日度及分秒.

#高麗史51卷-志5-曆2-授時曆經上-026

求四正加時黃道日度.

○置所求年冬至日躔黃赤道差與次年黃赤道差相减餘四而一所得加象限爲四正定象度. 置冬至加時黃道日度以四正定象度累加之滿黃道宿次去之各得四正定氣加時黃道宿度及分.

#高麗史51卷-志5-曆2-授時曆經上-027

求四正晨前夜半日度.

○置四正恒氣日及分秒[冬夏二至盈縮之端以恒爲定.]以盈縮差命爲日分盈减縮加之卽爲四正定氣日及分秒. 置日下分以其日行度乘之如日周而一所得以减四正加時黃道日度各得四正定氣晨前夜半黃道日度及分秒.

#高麗史51卷-志5-曆2-授時曆經上-028

求四正後每日晨前夜半黃道日度.

○以四正定氣日距後正定氣日爲相距日. 以四正定氣晨前夜半日度距後正定氣晨前夜半日度爲相距度. 累計相距日之行定度與相距度相减餘如相距日而一爲日差.[相距度多爲加小爲减也.] 以加减四正每日行度率爲每日行定度. 累加四正晨前夜半黃道日度滿宿次去之爲每日晨前夜半黃道日度及分秒.

#高麗史51卷-志5-曆2-授時曆經上-029

求每日午中黃道日度.

○置其日行定度半之以加其日晨前夜半黃道日度得午中黃道日度及分秒.

#高麗史51卷-志5-曆2-授時曆經上-030

求每日午中黃道積度.

○以二至加時黃道日度距所求日午中黃道日度爲二至後黃道積度及分秒.

#高麗史51卷-志5-曆2-授時曆經上-031

求每日午中赤道日度.

○置所求日午中黃道積度滿象限去之餘爲分後. 內减黃道積度以赤道率乘之如黃道率而一所得以加赤道積度及所去象限爲所求赤道積度及分秒. 以二至赤道日度加而命之卽每日午中赤道日度及分秒.

#高麗史51卷-志5-曆2-授時曆經上-032

黃道十二次宿度.

危十二度[六十四分九十一秒]入娵訾之次辰在亥.

奎一度[七十三分六十三秒]入降婁之次辰在戌.

胃三度[七十四分五十六秒]入大梁之次辰在酉.

畢六度[八十八分五秒]入實沈之次辰在申.

井八度[三十四分九十四秒]入鶉首之次辰在未.

柳三度[八十六分八十秒]入鶉火之次辰在午.

張十五度[二十六分六秒]入鶉尾之次辰在巳.

軫十度[七分九十七秒]入壽星之次辰在辰.

氐一度[一十四分五十二秒]入大火之次辰在卯.

尾三度[一分一十五秒]入析木之次辰在寅.

斗三度[七十六分八十五秒]入星紀之次辰在丑.

女二度[六分三十八秒]入玄枵之次辰在子.

#高麗史51卷-志5-曆2-授時曆經上-033

求入十二次時刻.

○各置入次宿度及分秒以其日晨前夜半日度减之餘以日周乘之爲實以其日行定度爲法實如法而一所得依發*歛{斂}加時求之卽入次時刻.

#高麗史51卷-志5-曆2-授時曆經上-034

步月離第四.

轉終分二十七萬五千五百四十六分.

轉終二十七日五千五百四十六分.

轉中十三日七千七百七十三分.

初限八十四.

中限一百六十八.

周限三百三十六.

月平行十三度三十六分八十七秒半.

轉差一日九千七百五十九分九十三秒.

弦策七日三千八百二十六分四十八秒少.

上弦九十一度三十一分四十三秒太.

望一百八十二度六十二分八十七秒半.

下弦二百七十三度九十四分三十一秒少.

轉應十三日二百五分.

#高麗史51卷-志5-曆2-授時曆經上-035

推天正經朔入轉.

○置中積加轉應减閏餘. 滿轉終分去之不盡以日周約之爲日不滿爲分卽天正經朔入轉日及分.[上考者中積內加所求閏餘减轉應. 滿轉終去之不盡以减轉終. 餘同上.]

#高麗史51卷-志5-曆2-授時曆經上-036

求弦望及次朔入轉.

○置天正經朔入轉日及分以弦策累加之滿轉終分去之卽弦望及次朔入轉日及分秒.[如徑求次朔以轉差加之.]

#高麗史51卷-志5-曆2-授時曆經上-037

求經朔弦望入遲疾曆.

○各視入轉日及分秒在轉中已下爲疾曆已上减去轉中爲遲曆.

#高麗史51卷-志5-曆2-授時曆經上-038

遲疾轉定及積度.

入轉日 [初末限] [遲疾度] [轉定度] [轉積度]

初 初 疾初 十四度 六七 六四 初

一 一十二限二十 疾一度 三0 七七 十四度 五五 七三 十四度 六七 六四

二 二十四限四十 疾二度 四九 六三 十四度 四0 二九 二十九度 二三 三七

三 三十六限六十 疾三度 五三 0五 十四度 二一 三0 四十三度 六三 六六

四 四十八限八十 疾四度 三七 四八 十三度 九八 七七 五十七度 八四 九六

五 六十一限 疾四度 九九 三八 十三度 七二 七一 七十一度 八三 七三

六 七十三限二十 疾五度 三五 二二 十三度 四四 四六 八十五度 五六 四四

七 末八十二限六十 疾五度 四二 八一 十三度 二三 五三 九十九度 00 九0

八 七十限四十 疾五度 二九 四七 十二度 九四 七五 一百一十二度 二四 四三

九 五十八限二十 疾四度 八七 三五 十二度 六九 四八 一百二十五度 一九 一八

十 四十六限 疾四度 一九 九六 十二度 四七 七七 一百三十七度 八八 六六

十一 三十三限八十 疾三度 三0 八六 十二度 二九 六0 一百五十度 三六 四三

十二 二十一限六十 疾二度 二三 五九 十二度一四 九六 一百六十二度 六六 0三

十三 九限四十 疾一度 0一 六八 十二度 0四 六二 一百七十四度 八0 九九

十四 初二限八十 遲初 十二度 0八 五二 一百八十六度 八五 六一

十五 一十五限 遲一度 五九 二三 十二度 二一 二二 一百九十八度 九四 一三

十六 二十七限二十 遲二度 七四 八八 十二度 三七 五二 二百一十一度 一五 三五

十七 三十九限四十 遲三度 七四 二三 十二度 五七 三0 二百二十三度 五二 八七

十八 五十一限六十 遲四度 五三 八0 十二度 八0 六三 二百三十六度 一0 一七

十九 六十三限八十 遲五度 一0 0四 十三度 0七 五三 二百四十八度 九0 八0

二十 七十六限 遲五度 三九 三八 十三度 三三 七七 二百六十一度 九八 三三

二十一 末七十九限八十 遲五度 四二 四八 十三度 五七 一二 二百七十五度 三二 一0

二十二 六十七限六十 遲五度 二二 二三 十三度 八五 一一 二百八十八度 八九 二二

二十三 五十五限四十 遲四度 七三 九九 十四度 0九 五五 三百0二度 七四 三三

二十四 四十三限二十 遲四度 0一 三一 十四度 三0 四六 三百一十六度 八三 八八

二十五 三十一限 遲三度 0七 七二 十四度 四七 八二 三百三十一度 一四 三四

二十六 一十八限八十 遲一度 九六 七七 十四度 六一 六三 三百四十五度 六二 一六

二十七 六限六十 遲0度 七二 0一 十四度 七一 五四 三百六十度 二三 七九

三百七十四度 九五 三三

#高麗史51卷-志5-曆2-授時曆經上-039

求遲疾差.

○置遲疾曆日及分以十二限二十分乘之. 在初限已下爲初限已上復减中限餘爲末限. 置立差三百二十五以初末限乘之加平差二萬八千一百. 又以初末限乘之用减定差一千一百一十一萬餘再以初末限乘之. 滿億爲度不滿退除爲分秒卽遲疾差. 又術置遲疾曆日及分以遲疾曆日率减之餘以其下損益分乘之如八百二十而一. 益加損减其下遲疾度亦爲所求遲疾差.

#高麗史51卷-志5-曆2-授時曆經上-040

求朔弦望定日.

○以經朔弦望盈縮差與遲疾差同名相從異名相消.[盈遲縮疾同名盈疾縮遲異名.] 以八百二十乘之以所入遲疾限下行度除之卽爲加减差[盈遲爲加縮疾爲减]以加减經朔弦望日及分卽定朔弦望日及分. 若定弦望分在日出分已下者退一日其日命甲子筭外各得定朔弦望日辰定朔幹名與後朔幹. 同者其月大不同者其月小. 內無中氣者爲閏月.

#高麗史51卷-志5-曆2-授時曆經上-041

推定朔弦望加時日月宿度.

○置經朔弦望入盈縮曆日及分以加减差加减之爲定朔弦望入曆. 在盈便爲中積在縮加半歲周爲中積. 命日爲度以盈縮差盈加縮减之爲加時定積度. 以冬至加時日躔黃道宿度加而命之各得定朔弦望加時日度. 凡合朔加時日月同度便爲定朔加時月度. 其弦望各以弦望度加定積爲定弦望月行定積度. 依上加而命之各得定弦望加時黃道月度.

#高麗史51卷-志5-曆2-授時曆經上-042

推定朔弦望加時赤道月度.

○各置定朔弦望加時黃道月行定積度滿象限去之以其黃道積度减之餘以赤道率乘之如黃道率而一用加其下赤道積度及所去象限各爲赤道加時定積度以冬至加時赤道日度加而命之各爲定朔弦望加時. 赤道月度及分秒.[象限已下及半周去之爲至後滿象限及三象去之爲分後.]

#高麗史51卷-志5-曆2-授時曆經上-043

推朔後平交入轉遲疾曆.

○置交終日及分內减經朔入交日及分爲朔後平交日. 以加經朔入轉爲朔後平交入轉. 在轉中已下爲疾曆已上去之爲遲曆.

#高麗史51卷-志5-曆2-授時曆經上-044

求正交日辰.

○置經朔加朔後平交日. 以遲疾曆依前求到遲疾差. 遲加疾减之爲正交日及分. 其日命甲子筭外卽正交日辰.

#高麗史51卷-志5-曆2-授時曆經上-045

推正交加時黃道月度.

○置朔後平交日以月平行度乘之爲距後度. 以加經朔中積爲冬至距正交定積度. 以冬至日躔黃道宿度加而命之爲正交加時月離黃道宿度及分秒.

#高麗史51卷-志5-曆2-授時曆經上-046

求正交在二至後初末限.

○置冬至距正交積度及分在半歲周已下爲冬至後已上去之爲夏至後其二至後在象限已下爲初限已上减去半歲周爲末限.

#高麗史51卷-志5-曆2-授時曆經上-047

求定差距差定限度.

○置初末限度以十四度六十六分乘之如象限而一爲定差. 反减十四度六十六分餘爲距差. 以二十四乘定差如十四度六十六分而一所得交. 在冬至後名减夏至後名加皆加减九十八度爲定限度及分秒.

#高麗史51卷-志5-曆2-授時曆經上-048

求四正赤道宿度.

○置冬至加時赤道度命爲冬至正度. 以象限累加之各得春分夏至秋分正積度各命赤道宿次去之爲四正赤道宿度及分秒.

#高麗史51卷-志5-曆2-授時曆經上-049

求月離赤道正交宿度.

○以距差加减春秋二正赤道宿度爲月離赤道正交宿度及分秒.[冬至後初限加末限减視春正夏至後初限减末限加視秋正.]

#高麗史51卷-志5-曆2-授時曆經上-050

求正交後赤道宿積度入初末限.

○各置春秋二正赤道所當宿全度及分以月離赤道正交宿度. 及分减之餘爲正交後積度以赤道宿次累加之滿象限去之爲半交後. 又去之爲中交後. 再去之爲半交後. 視各交積度在半象已下爲初限已上用减象限餘爲末限.

#高麗史51卷-志5-曆2-授時曆經上-051

求月離赤道正交後半交白道[舊名九道]出入赤道內外度及定差.

○置各交定差度及分以二十五乘之如六十一而一. 所得視月離黃道正交在冬至後宿度爲减夏至後宿度爲加. 皆加减二十三度九十分爲月離赤道正交後半交白道出入赤道內外度及分. 以周天六之一六十度八十七分六十二秒半除之爲定差.[月離赤道正交後爲外中交後爲內.]

#高麗史51卷-志5-曆2-授時曆經上-052

求月離出入赤道內外白道去極度.

○置每日月離赤道交後初末限用减象限餘爲白道積. 用其積度减之餘以其差率乘之所得百約之以加其下積差爲每日積差. 用减周天六之一餘以定差乘之爲每日月離赤道內外度. 內减外加象限爲每日月離白道去極度及分秒.

#高麗史51卷-志5-曆2-授時曆經上-053

求每交月離白道積度及宿次.

○置定限度與初末限相减相乘退位爲分爲定差.[正交中交後爲加半交後爲减.] 以差加减正交後赤道積度爲月離白道定積度. 以前宿白道定積度减之各得月離白道宿次及分.

#高麗史51卷-志5-曆2-授時曆經上-054

推定朔弦望加時月離白道宿度.

○各以月離赤道正交宿度距所求定朔弦望加時月離赤道宿度爲正交後積度. 滿象限去之爲半交後. 又去之爲中交後再去之爲半交後. 視交後積交在半象限已下爲初限已上用减象限爲末限. 以初末限與定限度相减相乘退位爲分. 分滿百爲度爲定差.[正交中交後爲加半交後爲减.] 以差加减月離赤道正交後積度爲定積度. 以正交宿度加之以其所當月離白道宿次去之各得定朔弦望加時月離白道宿度及分秒.

#高麗史51卷-志5-曆2-授時曆經上-055

求定朔弦望加時及夜半晨昏入轉.

○置經朔弦望入轉日及分以定朔弦望加减差加减之爲定朔弦望加時入轉. 以定朔弦望日下分减之爲夜半入轉. 以晨分加之爲晨轉昏分加之爲昏轉.

#高麗史51卷-志5-曆2-授時曆經上-056

求夜半月度.

○置定朔弦望日下分以其入轉日轉定度乘之萬約爲加時轉度. 以减加時定積度餘爲夜半定積度. 依前加而命之各得夜半月離宿度及分秒.

#高麗史51卷-志5-曆2-授時曆經上-057

求晨昏月度.

○置其日晨昏分以夜半入轉日轉定度乘之萬約爲晨昏轉度. 各加夜半定積度爲晨昏定積度. 加命如前各得晨昏月離宿度及分秒.

#高麗史51卷-志5-曆2-授時曆經上-058

求每日晨昏月離白道宿次.

○累計相距日數轉定度爲轉積度. 與定朔弦望晨昏宿次前後相距度. 相减餘以相距日數除之爲日差.[距度多爲加距度少爲减.] 以加减每日轉定度爲行定度以累加定朔弦望晨昏月度加而命之如前卽每日晨昏月離白道宿次朔後用昏望後用晨朔望晨昏俱用.

#高麗史51卷-志5-曆2-授時曆經上-059

步中星第五.

大都北極出地四十度太强.

冬至去極一百一十五度二十一分七十[三秒].

夏至去極六十七度四十一分一十三秒.

冬至晝夏至夜三千八百一十五分九十[二秒].

夏至晝冬至夜六千一百八十四分八秒.

昏明二百五十分.

#高麗史51卷-志5-曆2-授時曆經上-060

黃道出入赤道內外去極度及半晝夜分.

黃道積度 [內外度] [冬至前後去極] [冬晝夏夜] [晝夜差]

[內外差] [夏至前後去極] [夏晝冬夜]

初 二十三度 九0 三0 一百十五度 二一 七三 一千九百0七 九六 0分0九

0分三三 六十七度 四一 一三 三千0九二 0四

一 二十三度 八九 九七 一百十五度 二一 四0 一千九百0八 0五 0分二九

0分九九 六十七度 四一 四六 三千0九一九 五

二 二十三度 八八 九八 一百十五度 二0 四一 一千九百0八 三四 0分四七

一分六六 六十七度 四二 四五 三千0九一 六六

三 二十三度 八七 三二 一百十五度 一八 七五 一千九百0八 八一 0分六六

二分三一 六十七度 四四 一一 三千0九一 一九

四 二十三度 八五 0一 一百十五度 一六 四四 一千九百0九 四七 0分八五

二分九九 六十七度 四六 四二 三千0九0 五三

五 二十三度 八二 0二 一百十五度 一三 四五 一千九百一0 三二 一分0四

三分六五 六十七度 四九 四一 三千0八九 六八

六 二十三度 七八 三七 一百十五度 0九 八0 一千九百一一 三六 一分二二

四分三二 六十七度 五三 0六 三千0八八 六四

七 二十三度 七四 0五 一百十五度 0五 四八 一千九百一二 五八 一分四二

四分九八 六十七度 五七 三八 三千0八七 四二

八 二十三度 六九 0七 一百十五度 00 五0 一千九百一四 00 一分六一

五分八三 六十七度 六二 三六 三千0八六 00

九 二十三度 六三 二四 一百十四度 九四 六七 一千九百一五 六一 一分七九

六分一八 六十七度 六八 一九 三千0八四 三九

十 二十三度 五七 0六 一百十四度 八八 四九 一千九百一七 四0 一分九九

七分0二 六十七度 七四 三七 三千0八二 六0

十一 二十三度 五0 0四 一百十四度 八一 四七 一千九百一九 三九 二分一八

七分六九 六十七度 八一 三九 三千0八0 六一

十二 二十三度 四二 三五 一百十四度 七三 七八 一千九百二一 五七 二分三七

八分三九 六十七度 八九 0八 三千0七八 四三

十三 二十三度 三三 九六 一百十四度 六五 三九 一千九百二三 九四 二分五六

九分0八 六十七度 九七 四七 三千0七六 0六

十四 二十三度 二四 八八 一百十四度 五六 三一 一千九百二六 五0 二分七四

九分七五 六十八度 0六 五五 三千0七三 五0

十五 二十三度 一五 一三 一百十四度 四六 五六 一千九百二九 二四 二分九四

十分四七 六十八度 一六 三0 三千0七0 七六

十六 二十三度 0四 六六 一百十四度 三六 0九 一千九百三二 一八 三分一四

十一分一四 六十八度 二六 七七 三千0六七 八二

十七 二十二度 九三 五二 一百十四度 二四 九五 一千九百三五 三二 三分三0

十一分八五 六十八度 三七 九一 三千0六四 六八

十八 二十二度 八一 六七 一百十四度 一三 一0 一千九百三八 六二 三分五一

十二分五四 六十八度 四九 七六 三千0六一 三八

十九 二十二度 六九 一三 一百十四度 00 五六 一千九百四二 一三 三分六九

十三分二五 六十八度 六二 三0 三千0五七 八七

二十 二十二度 五五 八八 一百十三度 八七 三一 一千九百四五 八二 三分八八

十四分三五 六十八度 七五 五五 三千0五四 一八

二十一 二十二度 四一 五三 一百十三度 七二 九六 一千九百四九 七0 四分0七

十四分二六 六十八度 八九 九0 三千0五0 三0

二十二 二十二度 二七 二七 一百十三度 五八 七0 一千九百五三 七七 四分二六

十五分三七 六十九度 0四 一六 三千0四六 二三

二十三 二十二度 一一 九0 一百十三度 四三 三三 一千九百五八 0三 四分四三

十六分0六 六十九度 一九 五三 三千0四一 九七

二十四 二十一度 九五 八四 一百十三度 二七 二七 一千九百六二 四六 四分六二

十六分七八 六十九度 三五 五九 三千0三七 五四

二十五 二十一度 七九 0六 一百十三度 一0 四九 一千九百六七 0八 四分八0

十七分四七 六十九度 五二 三七 三千0三二 九二

二十六 二十一度 六一 五九 一百十二度 九三 0二 一千九百七一 八八 四分九八

十八分二0 六十九度 六九 八四 三千0二八 一二

二十七 二十一度 四三 三九 一百十二度 七四 八二 一千九百七六 八六 五分一六

十八分九0 六十九度 八八 0四 三千0二三 一四

二十八 二十一度 二四 四九 一百十二度 五五 九二 一千九百八二 0二 五分三五

十九分六0 七十度 0六 九四 三千0一七 九八

二十九 二十一度 0四 八九 一百十二度 三六 三二 一千九百八七 三七 五分四九

二十分二七 七十度 二六 五四 三千0一二 六三

三十 二十度 八四 六二 一百十二度 一六 0五 一千九百九二 八六 五分六七

二十分九九 七十度 四六 八一 三千00七 一四

三十一 二十度 六三 六三 一百十一度 九五 0六 一千九百九八 五三 五分八五

二十一分六八 七十度 六七 八0 三千00一 四七

三十二 二十度 四一 九五 一百十一度 七三 三八 二千00四 三八 六分0一

二十二分三五 七十度 八九 四八 二千九百九五 六二

三十三 二十度 一九 六0 一百十一度 五一 0三 二千0一0 三九 六分一六

二十三分0三 七十一度 一一 八三 二千九百八九 六一

三十四 十九度 九六 五七 一百十一度 二八 00 二千0一六 五五 六分三三

二十三分七一 七十一度 三四 八六 二千九百八三 四五

三十五 十九度 七二 八六 一百十一度 0四 二九 二千0二二 八八 六分四八

二十四分三七 七十一度 五八 五七 二千九百七七 一二

三十六 十九度 四八 四九 一百十0度 七九 九二 二千0二九 三六 六分六三

二十五分0三 七十一度 八二 九四 二千九百七0 六四

三十七 十九度 二三 四六 一百十0度 五四 八九 二千0三五 九九 六分七八

二十五分六六 七十二度 0七 九七 二千九百六四 0一

三十八 十八度 九七 八0 一百十0度 二九 二三 二千0四二 七七 六分九二

二十六分三一 七十二度 三三 六三 二千九百五七 二三

三十九 十八度 七一 四九 一百十0度 0二 九二 二千0四九 六九 七分0五

二十六分九三 七十二度 五九 九四 二千九百五0 三一

四十 十八度 四四 五六 一百0九度 七五 九九 二千0五六 七四 七分一九

二十七分五二 七十二度 八六 八七 二千九百四三 二六

四十一 十八度 一七 0四 一百0九度 四八 四七 二千0六三 九三 七分三二

二十八分一四 七十三度 一四 三九 二千九百三六 0七

四十二 十七度 八八 九0 一百0九度 二0 三三 二千0七一 二五 七分四四

二十八分七二 七十三度 四二 五三 二千九百二八 七五

四十三 十七度 六0 一八 一百0八度 九一 六一 二千0七八 六九 七分五六

二十九分二九 七十三度 七一 二五 二千九百二一 三一

四十四 十七度 三0 八九 一百0八度 六二 三二 二千0八六 二五 七分六八

二十九分八四 七十四度 00 五四 二千九百一三 七五

四十五 十七度 0一 0五 一百0八度 三二 四八 二千0九三 九三 七分七八

三十分三八 七十四度 三0 三八 二千九百0六0七

四十六 十六度 七0 六七 一百0八度 0二 一0 二千一百0一 七一 七分八九

三十分九0 七十四度 六0 七六 二千八百九八 二九

四十七 十六度 三九 七七 一百0七度 七一 二0 二千一百0九 六0 七分九八

三十一分四一 七十四度 九一 六六 二千八百九0 四0

四十八 十六度 0八 三六 一百0七度 三九 七九 二千一百一七 五八 八分0八

三十一分九一 七十五度 二三 0七 二千八百八 二四二

四十九 十五度 七六 四五 一百 0七度 0七 八八 二千一百二五 六六 八分一七

三十二分三六 七十五度 五四 九八 二千八百七四 三四

五十 十五度 四四 0九 一百0六度 七五 五二 二千一百三三 八三 八分二六

三十二分八五 七十五度 八七 三四 二千八百六六 一七

五十一 十五度 一一 二四 一百0六度 四二 六七 二千一百四二 0九 八分三二

三十三分二六 七十六度 二0 一九 二千八百五七 九一

五十二 十四度 七七 九八 一百0六度 0九 四一 二千一百五0 四一 八分四0

三十三分六四 七十六度 五三 四五 二千八百四九 五九

五十三 十四度 四四 三四 一百0五度 七五 七七 二千一百五八 八一 八分四六

三十四分0七 七十六度 八七 0九 二千八百四一 一九

五十四 十四度 一0 二七 一百0五度 四一 七0 二千一百六七 二七 八分五四

三十四分四五 七十七度 二一 一六 二千八百三二 七三

五十五 十三度 七五 八二 一百0五度 0七 二五 二千一百七五 八一 八分五九

三十四分八一 七十七度 五五 六一 二千八百二四 一九

五十六 十三度 四一 0一 一百0四度 七二 四四 二千一百八四 四0 八分六四

三十五分一五 七十七度 九0 四二 二千八百一五 六0

五十七 十三度 0五 八六 一百0四度 三七 二九 二千一百九三 0四 八分六九

三十五分四七 七十八度 二五 五七 二千八百0六 九六

五十八 十二度 七0 三九 一百0四度 0一 八二 二千二百0一 七三 八分七五

三十五分七八 七十八度 六一 0四 二千七百九八 二七

五十九 十二度 三四 六一 一百0三度 六六 0四 二千二百一0 四八 八分七八

三十六分0七 七十八度 九六 八二 二千七百八九 五二

六十 十一度 九八 五四 一百0三度 二九 九七 二千二百一九 二六 八分八一

三十六分三三 七十九度 三二 八九 二千七百八0 七四

六十一 十一度 六二 二一 一百0二度 九三 六四 二千二百二八 0七 八分八四

三十六分五九 七十九度 六九 二二 二千七百七一 九三

六十二 十一度 二五 六二 一百0二度 五七 0五 二千二百三六 九一 八分八九

三十六分八三 八十0度 0五 八一 二千七百六三 0九

六十三 十0度 八八 七九 一百0二度 二0 二二 二千二百四五 八0 八分九0

三十七分0五 八十0度 四二 六四 二千七百五四 二0

六十四 十0度 五一 七四 一百0一度 八三 一七 二千二百五四 七0 八分九二

三十七分二四 八十0度 七九 六九 二千七百四五 三0

六十五 十0度 一四 五0 一百0一度 四五 九三 二千二百六三 六二 八分九四

三十七分四四 八十一度 一六 九三 二千七百三六 三八

六十六 九度 七七 0六 一百0一度 0八 四九 二千二百七二 五六 八分九七

三十七分六一 八十一度 五四 三七 二千七百二七 四四

六十七 九度 三九 四五 一百00度 七0 八八 二千二百八一 五三 八分九七

三十七分七六 八十一度 九一 九八 二千七百一八 四七

六十八 九度 0一 六九 一百00度 三三 一二 二千二百九0 五0 八分九八

三十七分九一 八十二度 二九 七四 二千七百0九 五0

六十九 八度 六三 七八 九十九度 九五 二一 二千二百九九 四八 九分00

三十八分0七 八十二度 六七 六五 二千七百00 五二

七十 八度 二五 七一 九十九度 五七 一四 二千三百0八 四八 九分00

三十八分一七 八十三度 0五 七二 二千六百九一 五二

七十一 七度 八七 五四 九十九度 一八 九七 二千三百一七 四八 九分0一

三十八分二八 八十三度 四三 八九 二千六百八二 五二

七十二 七度 四九 二六 九十八度 八0 六九 二千三百二六 四九 九分0一

三十八分三八 八十三度 八二 一七 二千六百七三 五一

七十三 七度 一0 八八 九十八度 四二 三一 二千三百三五 五0 九分0一

三十八分四七 八十四度 二0 五五 二千六百六四 五0

七十四 六度 七二 四一 九十八度 0三 八四 二千三百四四 五一 九分0一

三十八分五四 八十四度 五九 0二 二千六百五五 四九

七十五 六度 三三 八七 九十七度 六五 三0 二千三百五三 五二 九分0一

三十八分六二 八十四度 九七 五六 二千六百四六 四八

七十六 五度 九五 二五 九十七度 二六 六八 二千三百六二 五三 九分0一

三十*(八)分六七 八十五度 三六 一八 二千六百三七 四七

七十七 五度 五六 五八 九十六度 八八 0一 二千三百七一 五四 九分00

三十八分七三 八十五度 七四 八五 二千六百二八 四六

七十八 五度 一七 八五 九十六度 四九 二八 二千三百八0 五四 九分00

三十八分七七 八十六度 一三 五八 二千六百一九 四六

七十九 四度 七九 0八 九十六度 一0 五一 二千三百八九 五四 九分00

三十八分八一 八十六度 五二 三五 二千六百一0 四六

八十 四度 四0 二七 九十五度 七一 七0 二千三百九八 五四 九分00

三十八分八五 八十六度 九一 一六 二千六百0一 四六

八十一 四度 0一 四二 九十五度 三二 八五 二千四百0七 五四 九分00

三十八分八八 八十七度 三0 0一 二千五百九二 四六

八十二 三度 六二 五四 九十四度 九三 九七 二千四百一六 五四 八分九七

三十八分八九 八十七度 六八 八九 二千五百八三 四六

八十三 三度 二三 六五 九十四度 五五 0八 二千四百二五 五一 八分九七

三十八分九0 八十八度 0七 七八 二千五百七四 四九

八十四 二度 八四 七五 九十四度 一六 一八 二千四百三四 四八 八分九七

三十八分九二 八十八度 四六 六八 二千五百六五 五二

八十五 二度 四五 八三 九十三度 七七 二六 二千四百四三 四五 八分九七

三十八分九三 八十八度 八五 六0 二千五百五六 五五

八十六 二度 0六 九0 九十三度 三八 三三 二千四百五二 四二 八分九六

三十八分九四 八十九度 二四 五三 二千五百四七 五八

八十七 一度 六七 九六 九十二度 九九 三九 二千四百六一 三八 八分九六

三十八分九四 八十九度 六三 四七 二千五百三八 六二

八十八 一度 二九 0二 九十二度 六0 四五 二千四百七0 三四 八分九六

三十八分九五 九十0度 0二 四一 二千五百二九 六六

八十九 0度 九0 0七 九十二度 二一 五0 二千四百七九 三0 八分九六

三十八分九五 九十0度 四一 三六 二千五百二0 七0

九十 0度 五一 一二 九十一度 八二 五五 二千四百八八 二六 八分九五

三十八分九五 九十0度 八0 三一 二千五百一一 七四

九十一 0度 一二 一七 九十一度 四三 六0 二千四百九七 二一 二分七九

一十二分一七 九十一度 一九 二六 二千五百0二 七九

九十一 三一 空 九十一度 三一 四三 二千五百 空

空 九十一度 三一 四三 二千五百

#高麗史51卷-志5-曆2-授時曆經上-061

求每日黃道出入赤道內外去極度.

○置所求日晨前夜半黃道積度滿半歲周去之在象限已下爲初限已上復减半歲周餘爲入末限. 滿積度去之餘以其*叚{段}內外差乘之百約之. 所得用减內外度爲出入赤道內外度. 內减外加象限卽所求去極度及分秒.

#高麗史51卷-志5-曆2-授時曆經上-062

求每日半晝夜及日出入晨昏分.

○置所求入初末限滿積度去之. 餘以晝夜差乘之百約之所得加减其*叚{段}半晝夜分爲所求日半晝夜分.[前多後少爲减前少後多爲加.] 以半夜分便爲日出分. 用减日周餘爲日入分. 以昏明分减日出分餘爲晨分加日入分爲昏分.

#高麗史51卷-志5-曆2-授時曆經上-063

求晝夜刻及日出入辰刻.

○置半夜分倍之百約爲夜刻以减百刻餘爲晝刻. 以日出入分依發*歛{斂}求之卽得所求辰刻.

#高麗史51卷-志5-曆2-授時曆經上-064

更點率求.

○置晨分倍之五約爲更率. 又五約更率爲點率.

#高麗史51卷-志5-曆2-授時曆經上-065

求更點所在辰刻

○置所求更點數以更點率乘之加其日昏分. 依發*歛{斂}求之卽得所求辰刻.

#高麗史51卷-志5-曆2-授時曆經上-066

求距中度及更差度.

○置半日周以其日晨分减之餘爲距中分. 以三百六十六度二十五分七十五秒乘之如日周而一所得爲距中度. 用减一百八十三度十二分八十七秒半倍之五除爲更差度及分.

#高麗史51卷-志5-曆2-授時曆經上-067

求昏明五更中星.

○置距中度以其日午中赤道日度加而命之卽昏中星所臨宿次命爲初更中星. 以更差度累加之滿赤道宿次去之爲逐更及曉中星宿度及分秒. 其九服所在晝夜刻分及中星諸率並准隨處北極出地度數推之.[已上諸率與晷漏所推自相符契.]

#高麗史51卷-志5-曆2-授時曆經上-068

求九服所在漏刻.

○各於所在以儀測驗或下水漏以定其處冬至或夏至夜刻與五十刻相减餘爲至差刻. 置所求日黃道去赤道內外度及分以至差刻乘之進一位如二百三十九而一. 所得內减外加五十刻卽所求夜刻. 以减百刻餘爲晝刻.[其日出入辰刻及更點等率依述求之.]

#高麗史51卷-志5-曆2-授時曆經上-069

步交會第六.

交終分二十七萬二千一百二十二分[二十四秒].

交終二十七日二千一百二十二分二十[四秒].

交中十三日六千六十一分一十二秒.

交差二日三千一百八十三分六十九秒.

交望十四日七千六百五十二分九十六[秒半].

交應二十六萬一百八十七分八十六秒.

交終三百六十三度七十九分三十四秒.

交中一百八十一度八十九分六十七秒.

正交三百五十七度六十四分.

中交一百八十八度五分.

日食陽曆限六度定法六十.

陰曆限八度定法八十.

月食限十三度五分定法八十七.

#高麗史51卷-志5-曆2-授時曆經上-070

推天正經朔入交.

○置中積加交應减閏餘. 滿交終分去之不盡以日周約之. 爲日不滿爲分秒卽天正經朔入交汎日及分秒.[上考者中積內加所求閏餘减交應滿交終去之不盡以减交終餘如上.]

#高麗史51卷-志5-曆2-授時曆經上-071

求次朔望入交.

○置天正經朔入交汎日及分秒以交望累加之滿交終日去之卽次朔望入交汎日及分秒.

#高麗史51卷-志5-曆2-授時曆經上-072

求定朔望及每日夜半入交.

○各置入交汎日及分秒减去經朔望小餘卽爲定朔望夜半入交. 若定日有增損者亦如之否則因經爲定. 大月加二日小月加一日餘皆加七千八百七十七分七十六秒卽次朔夜半入交. 累加一日滿交終日去之卽每日夜半入交汎日及分秒.

#高麗史51卷-志5-曆2-授時曆經上-073

求定朔望加時入交.

○置經朔望入交汎日及分秒以定朔望加减差加减之卽定朔望加時,入交汎日及分秒.

#高麗史51卷-志5-曆2-授時曆經上-074

求交常交定度.

○置經朔望入交汎日及分秒以月平行度乘之爲交常度. 以盈縮差盈加縮减之爲交定度.

#高麗史51卷-志5-曆2-授時曆經上-075

求日月食甚定分.

○日食視定朔分在半日周已下去减半周爲中前已上减去半周爲中後與半周相减相乘退二位如九十六而一爲時差. 中前以减中後以加皆加减定朔分爲食甚定分. 以中前後各加時差爲距午定分.

○月食視定望分在日周四分之一已下爲卯前已上復减半周爲卯後. 在四分之三已下减去半周爲酉前已上復减日周爲酉後. 以卯酉前後分自乘退二位如四百七十八而一爲時差. 子前以减子後以加皆加减定望分爲食甚定分各依發*歛{斂}求之卽食甚辰刻.

#高麗史51卷-志5-曆2-授時曆經上-076

求日月食甚入盈縮曆及日行定度.

○置經朔望入盈縮曆日及分以食甚日及定分加之以經朔望日及分减之卽爲食甚入盈縮曆. 依日躔術求盈縮差盈加縮减之爲食甚入盈縮曆定度.

#高麗史51卷-志5-曆2-授時曆經上-077

求南北差.

○視日食甚入盈縮曆定度在象限已下爲初限已上用减半歲周爲末限. 以初末限度自相乘如一千八百七十而一爲度不滿退除爲分秒. 用减四度四十六分餘爲南北汎差. 以距午定分乘之以半晝分除之所得以减汎差爲定差.[汎差不及减者反减之爲定差應加者减之應减者加之.] 在盈初縮末者交前陰曆减陽曆加交後陰曆加陽曆减在縮初盈末者交前陰曆加陽曆减交後陰曆减陽曆加.

#高麗史51卷-志5-曆2-授時曆經上-078

求東西差.

○視日食甚入盈縮曆定度與半歲周相减相乘. 如一千八百七十而一爲度不滿退除爲分秒爲東西汎差. 以距午定分乘之以日周四分之一除之爲定差.[若在汎差已上者倍汎差减之餘爲定差依其加减] 在盈中前者交前陰曆减陽曆加交後陰曆加陽曆减中後者交前陰曆加陽曆减交後陰曆减陽曆加. 在縮中前者交前陰曆加陽曆减交後陰曆减陽曆加. 中後者交前陰曆减陽曆加交後陰曆加陽曆减.

#高麗史51卷-志5-曆2-授時曆經上-079

求日食正交中交限度.

○置正交中交度以南北東西差加减之爲正交中交限度及分秒.

#高麗史51卷-志5-曆2-授時曆經上-080

求日食入陰陽曆去交前後度.

○視交定度在中交限已下以减中交限爲陽曆交前度. 已上减去中交限爲陰曆交後度. 在正交限已下以减正交限爲陰曆交前度已上减去正交限爲陽曆交後度.

#高麗史51卷-志5-曆2-授時曆經上-081

求月食入陰陽曆去交前後度.

○視交定度在交中度已下爲陽曆已上减去交中爲陰曆. 視入陰陽曆在後準十五度半已下爲交後度前準一百六十六度三十九分六十八秒已上復减交中餘爲交前度及分.

#高麗史51卷-志5-曆2-授時曆經上-082

求日食分秒.

○視去交前後度各减陰陽曆食限.[不及减者不食.] 餘如定法而一各爲日食分秒.

#高麗史51卷-志5-曆2-授時曆經上-083

求月食分秒.

○視去交前後度[不用南北東西差者.]用减食限.[不及减者不食.] 餘如定法而一爲月食之分秒.

#高麗史51卷-志5-曆2-授時曆經上-084

求日食定用及三限辰刻.

○置日食分秒與二十分相减相乘平方開之. 所得以五千七百四十乘之如入定限行度而一爲定用分. 以减食甚定分爲初虧加食甚定分爲復圓. 依發*歛{斂}求之爲日食三限辰刻.

#高麗史51卷-志5-曆2-授時曆經上-085

求月食定用及三限五限辰刻.

○置月食分秒與三十分相减相乘平方開之. 所得以五千七百四十乘之如入定限行度而一爲定用分. 以减食甚定分爲初虧加食甚定分爲復圓. 依發*歛{斂}求之卽月食三限辰刻.

○月食旣者以旣內分與一十分相减相乘平方開之. 所得以五千七百四十乘之如入定限行度而一爲旣內分. 用减定用分爲旣外分. 以定用分减食甚定分爲初虧加旣外爲食旣又加旣內爲食甚. 再加旣內爲生光復加旣外爲復圓. 依發*歛{斂}求之卽月食五限辰刻.

#高麗史51卷-志5-曆2-授時曆經上-086

求月食入更點.

○置蝕甚所入日晨分倍之五約爲更法. 又五約更法爲點法. 乃置初末諸分昏分已上减去昏分晨分已下加晨分以更法除之爲更數. 不滿以點法收之爲點數. 其更點數命初更初點筭外各得所入更點.

#高麗史51卷-志5-曆2-授時曆經上-087

求日食所起.

○食在陽曆初起西南甚於正南復於東南. 食在陰曆初起西北甚於正北復於東北. 食八分已上初起正西復於正東.[此據午地而論之.]

#高麗史51卷-志5-曆2-授時曆經上-088

求月食所起.

○食在陽曆初起東北甚於正北復於西北. 食在陰曆初起東南甚於正南復於西南. 食八分已上初起正東復於正西.[此亦據午地而論之.]

#高麗史51卷-志5-曆2-授時曆經上-089

求日月出入帶食所見分數.

○視其日*日{月}出入分在初虧已上食甚已下者爲帶食. 各以食甚分與日出入分相减餘爲帶食差以乘所食之分滿定用分而一.[如月食旣者以旣內分减帶食差餘進一位如旣外分而一. 所得以减旣分卽月帶食出入所見之分. 不及减者爲帶食旣出入分.] 以减所食分卽日月出入帶食所見之分.[其食甚在晝晨爲漸進昏爲已退其食甚在夜晨爲已退. 昏爲漸進也.]

#高麗史51卷-志5-曆2-授時曆經上-090

求日月蝕甚宿次.

○置日月蝕甚入盈縮曆定度在盈便爲定積在縮加半歲周爲定積.[望卽更加半周天度.] 以天正冬至加時黃道日度加而命之各得日月食甚宿次及分秒.

志卷第五.